解放战争: 国民党到底战死了多少将军?

  • 2025-05-14 23:50:28

唐式遵

在阵亡的将军中,级别最高的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上将副长官兼西南游击第2路总司令唐式遵。在1949年12月川军各部将领纷纷起义之时,赋闲已久的唐式遵却接受蒋介石的委任组织各路残兵在西康开展游击作战,于1950年3月28日在西昌阵亡。

第一位阵亡的将军是第7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彭毓斌。抗战胜利后不久,阎锡山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出兵上党地区,结果部队反被八路军包围。危急时刻,阎锡山命彭毓斌率部解围,不想在长治遭到伏击。彭毓斌率部突围失败后,在负伤后开枪自戕,时为1945年10月12日。如果以解放战争正式开始为起点的话,那就是交通警察第7总队少将总队长熊剑东,1946年8月22日在丁堰阵亡。

阵亡还是自戕

将军在战场上阵亡,无外乎两种,即中弹和自戕。军人在战场上的死亡原因大多数是因中弹而亡,不过也有少数是自戕,这一点,在将军阶层中屡见不鲜。究其自戕原因,只有一种,那就是兵败。

虽然是自戕,但具体的操作方式却有多种。如1946年12月18日在沭阳自戕的整编第69师中将师长戴之奇,是用手枪射击左胸身亡。1948年1月14日在涞水自戕的第35军中将军长鲁英麟,是用手枪射击头部太阳穴身亡。

前述两例是以手枪射击身体要害部位致死,结果多是保留全尸。但也有极端行为者,如1948年3月1日在宜川自戕的整编第29军中将军长刘戡,他便是以手榴弹置于腹部采取蹲姿等待爆炸而亡,其惨状不难想象。

张灵甫

除此之外,至今还有为中弹身亡还是自戕身亡争论不休的情况发生。著名事例有二,其一是1947年5月16日在蒙阴阵亡的整编第74师少将师长张灵甫、少将副师长蔡仁杰、整编第58旅少将旅长卢醒的死因。在解放军战史中,对这三人的死因多记载为"击毙",即在与解放军的激烈交火中中弹身亡。不过在国民党军队的战史中,则统一口径称他们是"自戕",且还有具体自戕过程的描述。

其二是1949年1月10日在萧县阵亡的第2兵团中将司令官邱清泉。解放军战史皆称为"击毙",但国民党军队的战史则多称为"自戕",甚至还有声称目击邱氏自杀者,提出了邱清泉是用"电光手枪"射击腹部重伤未死,再命随从补枪的说法。

限于掌握信息的不足,张灵甫、邱清泉等死因究竟为何仍无法得出结论。但无论如何,他们在与解放军作战的过程中阵亡,是毋庸置疑的。张灵甫、蔡仁杰、卢醒在阵亡后都被追赠为陆军中将,邱清泉更是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团灭,高级军官也阵亡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团灭"的情况却十分罕见。一支部队能打到高级军官全部阵亡的结果,也可从侧面反映出战斗的激烈和悲惨。

1946年12月发生的鲁南战役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在这次战役中,参战的国民党军队大都遭到重创,前文中提到的戴之奇便是在这次战役中自戕的。在参战部队中,整编第44旅最为惨烈,该旅少将旅长蒋修仁、少将副旅长于显文、少将参谋长葛振铎于1947年1月4日在峄县全部阵亡,所属两名团长则全部当了俘虏。战后,整编第44旅因全军覆没,被撤销番号。这样的"团灭"方式,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仅此一例。

在1948年2月发生的瓦子街战役虽然不如整44旅那么悲惨,但参战部队的各级主官也大都阵亡。除了前文中提到用手榴弹自戕的刘戡外,整编第90师中将师长严明、整编第31旅少将旅长周由之、整编第47旅少将旅长李达、整编第53旅少将副旅长韩指针都在此战阵亡。

在解放战争开始阶段,因解放军居于劣势,因此国民党将军的阵亡数相对较少。但在经过1946年和1947年的苦战之后,国共两军的实力却逐渐成反比增长。到1948年下半年,尤其是在经过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再与解放军展开决战了。而这三次战役,也是国民党将军阵亡比例最高的典型,计阵亡13人,占总数的12%。

待至解放军于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之后,已经无力回天的国民党军队便开始大溃退。在此情况下,将军的阵亡数也不断上升,这其中尤以西南地区阵亡比率最高。从1949年4月到1950年5月,计阵亡24人,占总数的2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中国世界杯_多哈世界杯 - dianxin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