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原文、翻譯及賞析,作者:庄周
- 2025-08-31 06:06:33
正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譯文及注釋
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雲。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將要飛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齊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着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有生命的萬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注釋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指示代詞。鵬:本為古“鳳”字,這里指傳說中的大鳥。怒:奮起的樣子,這里指鼓起翅膀。垂:同“陲”,邊際。海運:海水運動。古有“六月海動”之說。海水運動的時候必有大風,因此大鵬可以乘風南行。徙:遷移。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書名。出於齊國,多載詼諧怪異之事,故名“齊諧”。一說人名。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志,記載。水擊:指鵬鳥的翅膀拍擊水面。擊:拍打。摶(tuán):鳥類向高空盤旋飛翔。一作“搏”(bó),拍。扶搖:一種旋風,又名飆,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九,表虛數,不是實指。去:離,這里指離開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鵬飛行六個月才止息於南冥。一說息為大風,大鵬乘着六月間的大風飛往南冥。以:憑借。息:風。野馬:指游動的霧氣。古人認為:春天萬物生機萌發,大地之上游氣奔涌如野馬一般。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生物:概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這里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生的氣息。相:互相。吹:吹拂。蒼蒼:深藍。其正色邪:或許是上天真正的顏色?其,抑,或許。正色,真正的顏色。邪,同“耶”,疑問語氣詞。極:盡。下:向下。亦:也。是:這樣。已:罷了。
思考與練習
1、庄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答: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於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2、 文章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答:作者采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描寫大鵬起飛的氣勢,並不是對大鵬的贊美,重點是闡明“萬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鵬一樣,它的騰飛也需要“憑借”。
3、說說你對“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的理解。 答:這里采用類比手法。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飛行還只是夢想的年代,庄子能設想空中的大鵬“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十分驚人;尤其是對蒼天顏色的追問:“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今天看來,也是十分深奧的問題。
4、庄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實的事例,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談你對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答:一是在想象中誇張,如在想象鯤、鵬形象時,極盡想象誇張之能事,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二是在想象中進行對比,極寫鯤、鵬之大,與之相呼應的,作者又舉出了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憑借的道理。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北冥有魚 (“冥”通“溟”,海)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邪”通“耶”,語氣詞,相當於“呢”)
二、詞類活用1、怒而飛(怒:形容詞作動詞,奮發,振翅。)2、鯤之大 (大:形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3、《齊諧》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三、古今異義1、野馬也,塵埃也。 古義:流動的霧氣;今義:野生的馬。
2、南冥者,天池也。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義:湖泊的名稱。
3、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古義:海波動盪;今義:海洋運輸。
四、一詞多義1、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名列前茅。(名次)
2、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北山愚公長息曰。(動詞,嘆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3、之: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其翼若垂天之雲。(助詞,的)鵬之徙於南冥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4、而:怒而飛。(連詞,表修飾關系)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關系)
5、則: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就)時則不至。(或者)
6、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7、其:其名為鯤。(代詞,它的)不知其幾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是……還是……)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