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6 ] 京东:十年翻十倍的理想投资对象 什么是财富自由?本人把它定义为个人或家庭的年度支出低于总资产的 4%,并且总资产以每年不低于 10% 的速度增长。那么个...

  • 2025-07-29 15:10:29

来源:雪球App,作者: 咔嚓瘦成一道闪电,(https://xueqiu.com/7693022446/29167971)

什么是财富自由?本人把它定义为个人或家庭的年度支出低于总资产的 4%,并且总资产以每年不低于 10% 的速度增长。那么个人投资者财富增长的速度要达到多少才能在还算年轻的时候实现财富自由呢?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巴菲特是一个老老实实,只靠投资赚钱的人,所以我以巴菲特为例。下表是我统计的巴菲特的个人财富的增长状况。从中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巴菲特在 19 岁到 37 岁这 18 年,资产翻了 1000 倍,或者说,每 6 年翻 10 倍,年复合增长率为 46.8%。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时间。第一个 6 年,依靠自己投资是资产翻了 10 倍。巴菲特在 31 岁的时候,拥有 100 万的资产。可以看作是跨过财富自由的分水岭,因为他说那个时候每年的支出大概为 3 万美元,占其净资产的 3%,低于 4%。但是不要忘了,巴菲特在这 18 年中,从 26 岁起,他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合伙企业,向合伙人收取投资增值部分的 25%。有 11 年是靠绩效工资得来的增长。从 37 岁开始,之后的 33 年中,他通过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个人资产也翻了 1000 倍,达到 100 亿。平均翻 10 倍的时间是 1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3%。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复合增长率为 10%,你就没办法在还算年轻的时候实现财富自由,只能指望退休以后有一笔财富。然而如果没有绩效工资,你也不太可能达到 46%。客观一点儿看,比照巴菲特37岁以后的投资回报率,如果算上税收和规模给巴菲特的影响,年复合增长率在 26% 左右,也就是 10 年翻 10 倍。换句话说,在很长的时间段内,如果投资回报达到 10 年翻 10 倍,那么你跟巴菲特的投资能力差不多。投资时代的弄潮儿大凡英雄,一定要出现在时代舞台的中心。巴菲特的舞台,以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美元本位货币体系取代金本位体系为背景,通过个人的努力超越信息不对称而获利。而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之中,这就是互联网科技信息产业的崛起。这个时代的投资英雄,一定是在这个舞台上产生。我们已经看到了最早投身互联网产业的创业者们,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投资是相对缓慢的,这里的传奇才刚刚开始。未来TMT行业的投资领域里,必然出现像巴菲特一样的传奇故事。话说回来,现代的互联网已经让信息获取高度便利,很难再找到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价格低估的股票。只要有风吹草动,投资者就会迅速将价值洼地填平。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更努力的学习,读更多的财报来寻找价值洼地,但这与待在能力圈以内的原则冲突,因为能力圈的拓展是非常难的。投资TMT行业,我自认为能力圈很小,很多细分市场,垂直领域都是难以捉摸,遑论那些不知从哪来的深沟暗坑。然而我发现一个规律,但凡是接入互联网比较频繁的人,你都绕不开科技巨头提供的服务。我离不开QQ和微信,也离不开百度搜索和地图。但我进来已经可以离开淘宝和支付宝,转向亚马逊,后来又转向京东。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某一家科技公司,那他一定有护城河。而这样的科技巨头公司,通常可以股价10年翻10倍。$腾讯控股(00700)$ 腾讯10年翻了115倍,$百度(BIDU)$ 百度10年回报19倍。然后,排除那些已经市值很高的企业,比如说 苹果和 谷歌。虽然绕不开,但其10年以后能否增长10倍,是很值得怀疑的。又要是巨头科技公司,又要能10年翻10倍,这样的公司肯定并不多见。京东是一例。京东的估值$京东(JD)$ 在招股说明书中,该自己的估值是157亿。这个估值是否合理?我在上一篇文章《亚马逊:财务平衡专家搭建的生态圈》中提到说,“电商是一个信息绝对透明,转换无需成本的行业。唯一指导行业的信号是价格(用户体验在长期的竞争与进化当中将趋同)。长期来看,电商是一个只赚吆喝不赚钱的行当。因此,聪明的领导者应该花掉每一分钱,必要时还要砸下巨资进行必要的投资。”因此,电商的估值不能用市盈率来衡量,用市销率衡量比较合理。参照电商的标杆企业$亚马逊(AMZN)$ 亚马逊,市值1368亿,2013年收入744亿,市销率1.83。$当当网(DANG)$ 当当网目前的市值是8.5亿,2013年收入总额10.4亿美元,市销率0.8。京东给自己估值157亿美元,2013年收入总额114亿美元,市销率1.37。亚马逊作为成功者,其高超的运营质量和市场控制能力,给予其1.83倍的市销率。而作为已经被抛弃的失败者当当网,市场给予其0.8倍的市销率。京东自我估值的市销率为1.37,比较合理。京东的市场空间京东的估值是157亿美元,假如10年翻10倍,10年后是1570亿,向上的空间没有问题。京东2013年的营业额是114亿美元。相比较,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阿里巴巴的营业额为2480亿美元,亚马逊销售额为744.5亿美元,同期$沃尔玛(WMT)$ 沃尔玛的营业额为4661亿美元。此外京东销售额仅为提天猫的1/3。再看京东站到中国B2C市场45% 的份额。注意,京东前面的天猫,后面的 $苏宁云商(SZ002024)$ 和亚马逊中国都是有一定客户量基础导入大批流量的。再后面的易迅卖给了京东,$唯品会(VIPS)$ 立足细分市场,当当网已经被贴上失败标签。只有京东凭借自身能力从纯粹的电商入手获得今天的市场份额,这本身就可以被视为运营能力的认可。京东的成本控制能力再说,京东的订单履行,市场,技术与内容,一般管理费用占比仅为 5.9%,2.3%,1.4%和 1.1%。亚马逊对应的数字为 11.1%,4%,8%,1.3%。京东在成本控制上十分出色。这种出色,通过价格直接反馈给消费者。亚马逊的定价机器人在中国似乎不管用,京东的商品价格低于亚马逊中国。虽然亚马逊的购物体验很好,但是价格是决定性的因素。算一笔有趣的帐。京东在北京的快递员的税后收入是5600员,算成税前,是8020元,加上额外的商业保险和20万人身意外险,假设为8200元。京东的快递员一天可以送300个包裹,假设每月工作21天,则是6200个包裹,每个包裹人工快递成本为1.32元,刘强东说,人工成本占履行成本的70%,这个每个订单履行成本为1.9元。不要忘记,京东送东西是用塑料袋的。这种方式只有快递员是自己的员工的时候才能行得通。京东的发货单也比亚马逊小一半。用一个字总结,抠门。貌合神离的对手:淘宝和天猫刘强东曾说过,“淘宝为京东培育了客户网上购物的习惯。”他还说多,“淘宝的核心问题是假货太多。”这两个判断都很准确。因此马云开出的药方是天猫。通过天猫对商家和产品进行控制,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想法,看上去很美。天猫虽然是 B2C,但没有自己的仓储和物流,交货时间无法保证,提高效率更无法谈起。阿里似乎也没有计划自建仓储和物流。同时阿里没有自己销售商品的经验,他跟京东的没有面对面的竞争。其次,淘宝网 2013 年的销售额是 1.54 万亿人民币,却只为天猫导入了约 2000 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转化率为 13%。天猫在与京东的对比中,前端和后端的体验都不如京东。前端如支付手段,支付宝是担保交易,收到货后还需上网确认;后端,没有仓储和物流,收货时间无法保证。如果想要退货,天猫并不介入。作为网民,一开始,这并不重要,花上一个小时挑选,登上几天收货,都是可以接受。退货扯皮很痛苦,但也没办法。毕竟是从无到有。但随着我们与互联网接入的程度不断加深,交易的时间成本必须低到几分钟内,付款瞬间,退货不需废话。能都做到这几点,可以使交易总量再上一个数量级。而这个对象,是京东,不是天猫。京东在支付系统的短板并不重要,因为支付宝是担保交易系统,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交易系统的担保,而是电商亲自担保。淘宝能达到的交易规模,B2C早晚有一天也能达到。C2C已接近成熟,B2C刚刚准备接棒。结语京东已经在电商领域证明了自己的效率和市场地位,这个地位有利于通过电商的飞轮效应效应不断的自我加强,从而获得超越市场的增长速度。同时京东的领导人刘强东也已经通过自建物流与仓库证明了他本人的市场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剩下的,就留给时间去证明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中国世界杯_多哈世界杯 - dianxin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